行业发展研究

26

合格评定服务企业“走出去”路径分析和政策建议 详情>>

" 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显示,技术性贸易措施年通报数量从2002年1259项增至2020年5478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发现,全球80%贸易和投资受到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而这其中有三分之二涉及合格评定程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背景下,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层出不穷,各国以合格评定等技术性贸易措施为武器的国际经贸话语权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走出去”难度越来越大。 为进一步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促进外贸稳定,便利企业出口,总局认证监管司组织认研中心搭建了合格评定服务企业“走出去”信息平台,力图为企业打造服务贸易便利化新生态,平台汇聚各方技术资源,向出口企业、从业机构提供最新国际合格评定政策和信息,收集出口企业、从业机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通过相关工作机制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平台运行未满一年,便已服务企业近800万家次,得到了行业内外的高度肯定和广泛关注。 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面对近些年国际形势下国际合格评定角色的迅速变化,我国合格评定国际供给与广大出口企业需求间不匹配的问题愈加突出。在进一步做好国际合格评定信息服务的同时,我国合格评定服务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对此,总局认证监管司与认研中心共同开展了合格评定服务企业“走出去”路径分析和政策建议研究并撰写报告如下。"

RCEP背景下我国合格评定国际发展研究 详情>>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部署中提出了“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的要求。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世界版图与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加剧国际社会动荡,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速了国际格局演变。 此时,历时八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顺利签订,标志着当前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RCEP将推动各方在承认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中减少不必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大大提高区域内贸易便利化水平。未来区域贸易投资往来将进一步深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我国内外贸合格评定一体化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本研究以促进我国国际贸易为目标,旨在从提升合格评定价值定位、加强合格评定制度的原始创新、引领区域合格评定发展的视角,挖掘RCEP背景下我国内外贸合格评定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为我国合格评定国际发展指供智力支持。"

“十四五”时期合格评定发展形势分析及规划建议 详情>>

"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特别是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对市场监管工作理念、监管方式、监管水平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也对“十四五”时期合格评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站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合格评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研究旨在总结“十三五”期间合格评定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当前合格评定发展的形势和问题,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合格评定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任务,为科学制定合格评定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合格评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现代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 详情>>

"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在“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方面,明确要求“以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疫苗安全为重点,健全统一权威的全过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和药品供应保障制度,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管体系基本建立,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控制。但是,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仍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特别是随着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亟待健全完善。 本研究延续了国认中心研究专报:《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着力点 有效推进市场监管体系现代化建设》(2020年第1期)的研究思路,以承担的总局办公厅委托的2019年政研课题:《市场监管电子政务国际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聚焦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开展深入研究,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基础理论出发,分别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调研当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和需求,并借鉴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监管经验和做法,为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提供方法和路径,为市场监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智力支撑。"

基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检验检测响应能力提升策略与路径 详情>>

" 2019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面临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快速蔓延,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严峻复杂,改革发展任务艰巨,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任务异常繁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建以来,检验检测在体系综合管理、市场统一监管和共同实施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检验检测服务尤其是第三方检验检测产业走上了快速、规范发展的道路。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两条战线上,不论是疫情防控还是科研和物资生产,检验检测都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成为了扭转疫情防控形势的有力工具。但从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的高度看,也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提升的地方。本研究旨在立足检验检测在公共安全事件中的作用机理,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视角查找检验检测在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短板和弱项,为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的响应能力提供创新策略和路径。"

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着力点 有效推进市场监管体系现代化建设 详情>>

" 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特别强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这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对市场监管而言,这次疫情也是推动市场监管加快实现治理革新的一个“契机”,亟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防范抵御风险和应对化解风险两个角度,对市场监管系统本次疫情应对工作的联动性和耦合性进行审视,对市场监管重大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从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有效推进市场监管体系现代化建设。"

持续开展贡献率研究测算工作 推进认证认可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 详情>>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我们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 经过40年的发展,从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我国认证认可制度体系愈加完善。为科学评价认证认可制度体系的功能作用发挥,推动认证认可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2009年起,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连续11年开展了认证认可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研究测算工作,从宏观层面评价认证认可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贡献程度,从微观层面评价认证对获证组织的实际作用,现将近年来贡献率研究测算成果汇报如下。"

区块链与认证认可协同创新发展研究 详情>>

"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经过10年的发展,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共享数据库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方兴未艾。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公开透明、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与认证认可“传递信任”的基本属性高度契合。一方面,区块链技术涉及多个环节,在其与实体经济逐步融合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发挥认证认可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也给认证认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认证认可技术、模式、监管的创新发展,开展区块链与认证认可的协同创新发展研究显得极其必要。"

高质量发展阶段基于消费者需求的认证制度创新研究 详情>>

" 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质量认证而言,满足人民对美好产品和服务的向往,向消费者传递质量、能力、信用等方面的信息,有效解决消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消费者提供可信赖的辨识手段和维权工具,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应是其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价值和目标。 本研究以高质量发展对质量认证工作的新要求为切入点,旨在通过消费者对认证结果采信水平及需求的调查,全面了解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者对认证结果采信水平以及消费者对认证服务内容、方式、形式的新需求,为质量认证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立足认证认可国际公共产品定位 服务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 详情>>

" 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是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具有市场化、国际化的突出特点。如何促进认证认可的健康有序发展,当下,关键是进一步凸显其市场化、国际化的特点。2017年国务院第185次常务会议指出,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推行和强化认证认可这一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有利于加强质量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中国制造提质升级、迈向中高端。会议同时确定了五条推进措施,认证认可市场化特征得到进一步彰显。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总体部署,如何在发挥认证认可市场化特征作用的基础上,有效发挥认证认可的国际化特征优势,有效促进市场监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有效服务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构建,是认证认可亟待研究和破解的重大课题。"

“2019年认证认可智库对话”活动专家观点摘编 详情>>

为进一步落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及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精神,服务改革发展全局,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五化”发展方向,特别是坚持国际化的制度特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贸易促进中心于2019年5月29日共同举办了“传递信任,促进贸易——2019年认证认可智库对话”活动。来自中国社科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阿里巴巴集团、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的专家出席活动并发表主旨演讲,总局各相关司局、直属单位领导以及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共约220余人参加了本次智库对话活动。活动聚焦认证认可在“一带一路”贸易中的功能作用发挥,共谋认证认可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方法和路径,为我国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智力支持。活动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社、法制网、经济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报道,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好评。现将活动中领导和专家主要观点摘编如下。

创新认证认可体系 维护消费者权益 详情>>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高层次、广覆盖、强约束的质量标准和消费后评价体系,强化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消费者主体意识和维权能力,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建立健全第三方认证认可制度。 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当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科技变革的加快,消费经济进入了繁荣发展和快速变革时期,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创新维权模式,完善维权机制成为了消费者权益维护的新要求,认证认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功能和作用亟待有效发挥。 本研究基于《认证认可制度研究》(刘宗德,2009)相关研究成果,以认证认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功能为切入点,通过“消费者对认证认可结果采信水平调查”,梳理认证认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发挥,分析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提升认证认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能力和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 促进认证市场高质量发展 详情>>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十九大报告的论述,体现了党和国家下决心破除垄断,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和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魄力和信心。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的内在动力。作为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安排的认证认可也不能例外,公正性的认证认可结果要靠公平的认证认可市场环境来保障。近年来,随着从业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从业机构间的不公平竞争、行业垄断导致的不公平竞争等问题愈加突出。竞争政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也同样是促进认证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本研究以竞争政策的基本理论为切入点,通过经济学理论模型构建认证市场竞争政策制定模型,梳理认证市场竞争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竞争政策制定建议,旨在为营造更加健康有序的认证市场竞争环境,杜绝认证乱象,提升认证的公正性,促进认证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017年认证认可智库对话”活动 专家观点摘编 详情>>

"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性论断,并提出了坚持质量第一、推动质量变革、建设质量强国、显著增强经济质量优势等要求,既给认证认可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挑战。 为积极践行十九大精神,汇聚各方智慧、激发思想火花、拓展工作思路,把握高质量发展阶段对认证认可工作的新要求,打造认证认可行业高端智库对话平台,国家认监委研究所于2017年12月19日举办了“认证认可智库对话”活动。与政、产、学、研各界专家共谋认证认可促进质量提升的方法和路径。来自清华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航空综合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以及知名获证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出席活动并发表演讲。活动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网、经济日报等权威媒体的大力支持,并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好评。现将活动主要观点摘编如下。"

基于服务接触理论的认证认可行政许可标准化评估研究 详情>>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将“放管服”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大作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对于推进“放管服”提升机关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出了重要论述,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十九大报告还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这些新论述、新部署、新要求,并将其作为推进“放管服”的根本遵循。提升认证认可行政许可服务水平,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 按照国务院“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的要求,2016年7月,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并对推行(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2016版)作出部署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受国家认监委法律部委托,国家认监委研究所开展相关研究和评估工作,旨在结合认证认可行政许可标准化工作实践,构建具有认证认可特点的行政许可标准化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一套适合当前发展阶段的、系统的、可操作的行政许可标准化评价模式,为持续改进行政许可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

着力解决质量和效益问题 促进认证认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详情>>

"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社会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我国认证认可工作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也愈发突出。尤其是近些年,随着认证市场对外开放政策的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外资认证机构来到中国,带来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加剧了认证市场的竞争,基于质量和效益方面的巨大优势,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本研究通过对内、外资认证机构发展现状的对比,意图找出内资机构在质量和效益方面的短板和不足,为促进我国认证认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聚焦认证“有效性”,扩大认证“覆盖面” 详情>>

" 第185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推行和强化质量认证这一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有利于加强质量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中国制造提质升级、迈向中高端,并明确提出了逐步扩大认证覆盖面的具体要求。据我所前期研究显示,截止2015年底,我国法人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覆盖率仅为2.50%,且近三年呈逐年下降趋势,对照国务院对质量认证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对质量认证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严重不足,需要大力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激发企业开展质量认证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研究所已于9月22日正式启动上线“百万家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平台”面向百万家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理论、政策、标准和方法的学习宣贯,以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升级换版为契机。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到2018年全面完成43万家获证企业升级任务,用3至5年时间实现百万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升级。另一方面,质量认证给企业带来的“获得感”严重不足,企业建立的管理体系与实际的管理过程未能达到有机结合,质量认证的有效性亟待提升。对此,需要从企业“获得感”的角度出发,深入开展认证有效性研究并开展实证测评,精准把握制约认证有效性提升的短板与瓶颈,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采取提升认证有效性的有效措施,与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形成双轮驱动,助推各产业、行业、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扎实推动质量认证“覆盖面”的逐步扩大。本研究以国家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认证认可行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研究》成果为基础,从认证有效性理论出发,通过建立认证有效性感知评价体系并对获证企业开展持续的跟踪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剖析影响认证有效性提升的敏感性因素,为提升认证有效性,促进质量认证覆盖面的逐步扩大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

广泛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推动中国经济进入质量时代 详情>>

" 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的重视前所未有,无以复加。 认证认可作为国际公认的质量技术基础,是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提升、提高供给质量的重要手段。面对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工作的新要求,本研究聚焦质量管理体系这一国际通行的持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核心工具。以国家统计局安观经济数据和认监委信息中心提供数据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剖析2012-2015年期间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我国经济总量的匹配程度,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匹配程度,以及地区与行业发展结构布局的匹配程度。为进一步发挥认证认可作用,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走出去”研究 详情>>

" “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面对严峻复杂形势,我国提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认证认可作为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作为维护质量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作为促进贸易畅通、增进互信的桥梁纽带,在“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保障和支撑作用。 2015年6月9日,国家认监委发布了《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认证认可行业迎来了“走出去”的难得历史机遇。2016年,国家认监委在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坚持开放发展,统筹推进认证认可中国化和国际化发展”,到2020年,认证认可国际化的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立“一带一路”和自贸区认证认可互联互通机制,认证认可“走出去”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由此看来,我国认证认可事业将迎来重要的机遇、面临新的任务,必须与时俱进,加强统筹推进,在“走出去”战略思维和实践操作上不断创新。当前,尤其要进一步认识认证认可“走出去”的新变化、新特征,创新“走出去”的新路径、新方法,注重“走出去”的新内容和新方向。 为实现加强政策沟通和技术交流、推进国际互认、提升服务能力、促进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开放等目标,需要我们加快包括认证认可理论、制度、技术、体制机制在内的创新发展步伐,加快完善中国特色认证认可体系,提升认证认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本研究以认证认可“走出去”为切入点,从政策和案例分析入手,总结提出“走出去”路径和战略建议,以期提高行业开放水平,促进行业改革、创新和发展,为推进认证认可更好地“走出去”提供理论支撑。"

创新认证认可服务,统筹评估评价活动 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详情>>

" 刚刚闭幕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其中,降成本仍然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又是降成本组合拳中的关键一招。2016年5月,人民日报调查显示:最难降又最应该降的成本,就是“制度性交易成本”,不仅种类繁多、弹性较大,还暗藏“灰色地带”,成为当前企业的最大困扰。 在制度性成本构成中,各类评估评价活动占据较大份额,涉及安全、质检、土地、规划、环境、消防、能耗、职业卫生等诸多方面。由于在制度设计中缺乏统筹规划和内在逻辑考虑,不同评估评价活动呈现行政化、碎片化、重复化,有的还存在体系不完善、过程不严谨等诸多问题,不仅加重了企业负担,而且造成信息冗余、资源浪费,让企业在花钱之外,更牵扯精力,让减负政策沦为“空头支票”。 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第三方合格评定手段,是市场经济下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通过创新认证认可制度供给和服务手段,进一步加强通用性认证认可技术和合格评定结果的共用共享,统筹协调各类社会性评估评价活动,不仅可以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而且有助于落实简政放权、减少行政风险、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